近日,記者來到寨沙鎮古木村里六屯鵪鶉養殖場,只見一只只圓滾滾、灰褐色斑紋相間的小鵪鶉從養殖籠里紛紛伸出小腦袋爭相覓食,正是這些小小的鵪鶉“啄”開了當地村民的致富門,成為他們的致富寶貝。
當地村民韋誠開是鵪鶉養殖場的主要負責人。他告訴記者,自己之前一直在廣東打工,幾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正準備創業的他了解到同村小伙郭亞飛有在家鄉發展鵪鶉產業的念頭,通過對項目的了解和考察,他也看到了鵪鶉產業的商機,毅然決定返鄉創業。2019年2月,6名年輕人一拍即合,合伙投資100多萬元,建設了面積約2000平方米的鵪鶉養殖場。經過幾年的發展,該養殖場已實現從喂食、飲水到糞便處理的規范化養殖。目前,養殖場有鵪鶉12萬羽,日均產蛋2800斤左右,每斤的批發價格約7.5元,收益較為可觀。
寨沙鎮古木村里六屯鵪鶉養殖場股東韋誠開說:“我們養殖場與公司簽訂購銷合同,公司平均2-3天會來拿一批鵪鶉蛋,產出的鵪鶉蛋根本不愁賣。”
據韋誠開介紹,一只小小的母鵪鶉一般生長到40天左右即可產蛋,一年產蛋200至300枚。鵪鶉雖小,全身是寶,不僅能大量產蛋,鵪鶉肉又被稱為“肉中人參”“天然補腦丸”,其糞便還能用于蔬菜、菌棒發酵,而且鵪鶉好喂養、投資小、見效快,發展前景廣闊。目前,該養殖場已形成集鵪鶉養殖、蛋品銷售、鵪鶉糞和鵪鶉肉銷售為一體的多種經營模式。已邁上正軌的鵪鶉養殖場在加快自身發展的同時,還積極吸納周邊群眾就業,解決附近村民就近就業的問題,帶領村民一同實現增收致富。
寨沙鎮古木村村民鐘女士說:“我在這里負責撿蛋、打掃鵪鶉棚里的衛生,工作相對來講比較輕松自由,我還可以就近照顧小孩和老人,一個月有2000元左右的工資,我還是很滿意的。”
小鵪鶉成就“大產業”,韋誠開及其合伙人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他們打算進一步完善養殖場基礎設施,擴大養殖規模、拓寬銷售渠道,搭乘螺螄粉產業的東風,開拓更大的市場,同時帶動更多的村民參與到鵪鶉養殖產業的發展中來,爭取實現村集體經濟和村民增收致富雙贏目標,助推鄉村振興。(廖紅梅 ?黃茜琪 ?劉聰)
版權所有:(C) 2016 鹿寨縣人民政府 主辦:柳州市鹿寨縣人民政府 承辦:鹿寨縣信息化建設中心 網站標識碼:4502230046 維護電話:0772-6819789
地址:鹿寨縣創業路2號 政府熱線電話:0772-6812345 縣政府郵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近日,記者來到寨沙鎮古木村里六屯鵪鶉養殖場,只見一只只圓滾滾、灰褐色斑紋相間的小鵪鶉從養殖籠里紛紛伸出小腦袋爭相覓食,正是這些小小的鵪鶉“啄”開了當地村民的致富門,成為他們的致富寶貝。
當地村民韋誠開是鵪鶉養殖場的主要負責人。他告訴記者,自己之前一直在廣東打工,幾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正準備創業的他了解到同村小伙郭亞飛有在家鄉發展鵪鶉產業的念頭,通過對項目的了解和考察,他也看到了鵪鶉產業的商機,毅然決定返鄉創業。2019年2月,6名年輕人一拍即合,合伙投資100多萬元,建設了面積約2000平方米的鵪鶉養殖場。經過幾年的發展,該養殖場已實現從喂食、飲水到糞便處理的規范化養殖。目前,養殖場有鵪鶉12萬羽,日均產蛋2800斤左右,每斤的批發價格約7.5元,收益較為可觀。
寨沙鎮古木村里六屯鵪鶉養殖場股東韋誠開說:“我們養殖場與公司簽訂購銷合同,公司平均2-3天會來拿一批鵪鶉蛋,產出的鵪鶉蛋根本不愁賣。”
據韋誠開介紹,一只小小的母鵪鶉一般生長到40天左右即可產蛋,一年產蛋200至300枚。鵪鶉雖小,全身是寶,不僅能大量產蛋,鵪鶉肉又被稱為“肉中人參”“天然補腦丸”,其糞便還能用于蔬菜、菌棒發酵,而且鵪鶉好喂養、投資小、見效快,發展前景廣闊。目前,該養殖場已形成集鵪鶉養殖、蛋品銷售、鵪鶉糞和鵪鶉肉銷售為一體的多種經營模式。已邁上正軌的鵪鶉養殖場在加快自身發展的同時,還積極吸納周邊群眾就業,解決附近村民就近就業的問題,帶領村民一同實現增收致富。
寨沙鎮古木村村民鐘女士說:“我在這里負責撿蛋、打掃鵪鶉棚里的衛生,工作相對來講比較輕松自由,我還可以就近照顧小孩和老人,一個月有2000元左右的工資,我還是很滿意的。”
小鵪鶉成就“大產業”,韋誠開及其合伙人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他們打算進一步完善養殖場基礎設施,擴大養殖規模、拓寬銷售渠道,搭乘螺螄粉產業的東風,開拓更大的市場,同時帶動更多的村民參與到鵪鶉養殖產業的發展中來,爭取實現村集體經濟和村民增收致富雙贏目標,助推鄉村振興。(廖紅梅 ?黃茜琪 ?劉聰)
版權所有:(C) 2016 鹿寨縣人民政府
地址:鹿寨縣創業路2號 政府熱線電話:0772-6812345
縣政府郵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維護電話:0772-6819789 網站標識碼:450223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