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安全,全民有責!
互聯網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極大提高了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與此同時,網絡安全問題,也嚴重威脅各國國家安全。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
日常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陌生來電、垃圾短信不斷,在網上看了某個物品或輸入一個關鍵詞,很快就會收到手機App推送的相關廣告或信息。那么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很簡單,你的個人信息在網絡上泄露了。偶然鏈接一次公共Wi-Fi、點開短信中的一條未知鏈接、下載一款不明性質的APP軟件、注冊一個網絡平臺賬號,都有可能造成個人信息泄露、財產重大損失,甚至對生活造成巨大困擾。
截至2022年6月,中國的互聯網普及率達74.4%,中國網民規模已達10.51億。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消息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有22.1%的網民遭遇過個人信息泄露問題。
明明只是一款音樂APP,卻一定要讀取地理位置、通訊錄,否則就不能使用;騷擾電話太多了,上來就能叫出用戶名字;電信網絡詐騙不斷,有的還能報出身份證號碼和家庭住址。
從網絡數據大規模泄露,到手機APP過度收集用戶信息;從用戶被畫像“殺熟”,到國家涉密信息被精準分析。網絡安全、數據安全早已與人民群眾和國家安全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
當今時代網絡安全已經關乎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和安全。那么,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防范呢?“安全研究”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份清單,一起來自查一下吧!
妥善保管日常單據票據
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快遞單、火車票、飛機票、銀行對賬單、繳費憑證等,很多都包含著涉及個人姓名、聯系方式、家庭地址、身份證號碼、銀行賬號等信息,隨意丟棄很容易造成個人信息泄露,一些不需要的單據要及時銷毀。
警惕不明來源性質的應用
一定要在正規平臺上下載安裝軟件,一些不明來源或非法性質的手機APP、電腦軟件,很可能包含攜帶病毒、木馬等程序,一旦使用,就會盜取通訊錄、照片等重要隱私,無休止的下載垃圾軟件、推送垃圾廣告,甚至會盜用移動支付功能,造成個人財產重大損失。
注意手機應用權過度開啟
特別是涉及撥打電話、收發短信、讀取通訊錄、獲取相冊照片、開啟攝像頭和麥克風的權限,授權時一定要慎重,要根據軟件性質來確定權限,盡量設置僅使用期間允許,防止惡意手機應用過度收集個人信息。
不隨意點擊未知鏈接
收到帶有網址鏈接的短信、聊天信息,一定要提高警惕,對于不明性質的網站鏈接,在未驗明安全性之前,不要隨意點擊,一旦遇到惡意鏈接,很可能造成個人信息泄露和重大財產損失。
使用正規安全的支付方式
當前各類手機支付碼五花八門,一些支付碼在支付中會不斷跳轉,特別是需要經過多次跳轉才能完成支付的,一定要引起警覺,及時終止,否則,泄露的不僅僅是個人隱私,甚至還會造成重大財產損失。
重視手機換新換號問題
更換新手機時,一定要將舊手機的賬號退出登錄,并在新手機上重新登錄。更換新手機號碼前,一定要將原手機號碼與網絡賬號進行解綁,并根據需要,將網絡賬號與新的手機號碼進行綁定,否則會帶來很多麻煩和困擾。
謹慎使用掃碼功能
遇到來源不明、有疑問的二維碼一定不要亂掃。特別是一些打著“福利”名義,宣稱能夠領取紅包、優惠券的二維碼,有會誘導用戶填寫并套取個人信息,也有的或帶有病毒或木馬插件的網站鏈接,竊取支付密碼或資金。
仔細辨別網絡活動
遇到調查問卷、測試小程序、購物抽獎、申請會員卡等網絡活動,一定要仔細核對活動的真實情況,對于過度收集個人信息的活動,要有所警惕。一些不法分子,也會將惡意軟件和程序隱藏包裝成看似正常的網絡活動,稍有不慎,就可能誤入圈套。
合理使用云存儲功能
云儲存應用簡便,已經成為大眾喜愛的存儲方式,對于聯系人信息、照片、文檔等重要資料和隱私,要更加謹慎。不安全的“云備份”服務器,極易被不法分子非法瀏覽、拷貝或篡改,造成信息泄露。對于已經上傳的文件,要及時清理。
防范個人電子設備數據泄露
手機、電腦、硬盤等帶有存儲功能的電子設備,在轉讓出售時,一定要恢復出廠設置、進行格式化處理,或使用安全有效的技術清理措施,否則很容易造成個人重要信息和隱私的泄露。
做好個人網絡信息保護
注冊和使用網絡賬號時,盡量不使用生日、電話號、證件號等個人信息數字作為密碼。特別是涉及資金交易的,一定要確認好網站地址,非必要,不要隨意填寫個人信息及銀行卡賬號、密碼、驗證碼等信息。
主動設置手機屏鎖
防止因手機丟失或被他人盜用造成安全隱患,有必要的情況下,還要盡量對支付類軟件、即時通訊軟件、手機相冊、電話簿等加設密碼訪問保護,防止個人隱私信息泄露或可能發生的安全隱患。
做好日常安全防護措施
定期使用手機和電腦安全防護軟件對設備進行安全掃描和查殺,及時清理不需要的應用和注冊表單。
近年來,中國除了不斷加大國家層面的網絡安全防護措施,社會層面的網絡安全建設和宣傳也在不斷加強。充分說明了網絡安全不僅事關國家安全,更關乎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和安全。
網絡安全事關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安全防范比治理往往更有效,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跟進新時代發展,不斷學習網絡安全知識、培養網絡安全技能,成為網絡安全的建設者,有責任一起讓網絡更好地服務生活,更好地造福國家和人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
點擊下圖查看▼
(來源:安全研究)
版權所有:(C) 2016 鹿寨縣人民政府 主辦:柳州市鹿寨縣人民政府 承辦:鹿寨縣信息化建設中心 網站標識碼:4502230046 維護電話:0772-6819789
地址:鹿寨縣創業路2號 政府熱線電話:0772-6812345 縣政府郵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國家安全,全民有責!
互聯網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極大提高了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與此同時,網絡安全問題,也嚴重威脅各國國家安全。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
日常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陌生來電、垃圾短信不斷,在網上看了某個物品或輸入一個關鍵詞,很快就會收到手機App推送的相關廣告或信息。那么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很簡單,你的個人信息在網絡上泄露了。偶然鏈接一次公共Wi-Fi、點開短信中的一條未知鏈接、下載一款不明性質的APP軟件、注冊一個網絡平臺賬號,都有可能造成個人信息泄露、財產重大損失,甚至對生活造成巨大困擾。
截至2022年6月,中國的互聯網普及率達74.4%,中國網民規模已達10.51億。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消息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有22.1%的網民遭遇過個人信息泄露問題。
明明只是一款音樂APP,卻一定要讀取地理位置、通訊錄,否則就不能使用;騷擾電話太多了,上來就能叫出用戶名字;電信網絡詐騙不斷,有的還能報出身份證號碼和家庭住址。
從網絡數據大規模泄露,到手機APP過度收集用戶信息;從用戶被畫像“殺熟”,到國家涉密信息被精準分析。網絡安全、數據安全早已與人民群眾和國家安全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
當今時代網絡安全已經關乎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和安全。那么,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防范呢?“安全研究”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份清單,一起來自查一下吧!
妥善保管日常單據票據
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快遞單、火車票、飛機票、銀行對賬單、繳費憑證等,很多都包含著涉及個人姓名、聯系方式、家庭地址、身份證號碼、銀行賬號等信息,隨意丟棄很容易造成個人信息泄露,一些不需要的單據要及時銷毀。
警惕不明來源性質的應用
一定要在正規平臺上下載安裝軟件,一些不明來源或非法性質的手機APP、電腦軟件,很可能包含攜帶病毒、木馬等程序,一旦使用,就會盜取通訊錄、照片等重要隱私,無休止的下載垃圾軟件、推送垃圾廣告,甚至會盜用移動支付功能,造成個人財產重大損失。
注意手機應用權過度開啟
特別是涉及撥打電話、收發短信、讀取通訊錄、獲取相冊照片、開啟攝像頭和麥克風的權限,授權時一定要慎重,要根據軟件性質來確定權限,盡量設置僅使用期間允許,防止惡意手機應用過度收集個人信息。
不隨意點擊未知鏈接
收到帶有網址鏈接的短信、聊天信息,一定要提高警惕,對于不明性質的網站鏈接,在未驗明安全性之前,不要隨意點擊,一旦遇到惡意鏈接,很可能造成個人信息泄露和重大財產損失。
使用正規安全的支付方式
當前各類手機支付碼五花八門,一些支付碼在支付中會不斷跳轉,特別是需要經過多次跳轉才能完成支付的,一定要引起警覺,及時終止,否則,泄露的不僅僅是個人隱私,甚至還會造成重大財產損失。
重視手機換新換號問題
更換新手機時,一定要將舊手機的賬號退出登錄,并在新手機上重新登錄。更換新手機號碼前,一定要將原手機號碼與網絡賬號進行解綁,并根據需要,將網絡賬號與新的手機號碼進行綁定,否則會帶來很多麻煩和困擾。
謹慎使用掃碼功能
遇到來源不明、有疑問的二維碼一定不要亂掃。特別是一些打著“福利”名義,宣稱能夠領取紅包、優惠券的二維碼,有會誘導用戶填寫并套取個人信息,也有的或帶有病毒或木馬插件的網站鏈接,竊取支付密碼或資金。
仔細辨別網絡活動
遇到調查問卷、測試小程序、購物抽獎、申請會員卡等網絡活動,一定要仔細核對活動的真實情況,對于過度收集個人信息的活動,要有所警惕。一些不法分子,也會將惡意軟件和程序隱藏包裝成看似正常的網絡活動,稍有不慎,就可能誤入圈套。
合理使用云存儲功能
云儲存應用簡便,已經成為大眾喜愛的存儲方式,對于聯系人信息、照片、文檔等重要資料和隱私,要更加謹慎。不安全的“云備份”服務器,極易被不法分子非法瀏覽、拷貝或篡改,造成信息泄露。對于已經上傳的文件,要及時清理。
防范個人電子設備數據泄露
手機、電腦、硬盤等帶有存儲功能的電子設備,在轉讓出售時,一定要恢復出廠設置、進行格式化處理,或使用安全有效的技術清理措施,否則很容易造成個人重要信息和隱私的泄露。
做好個人網絡信息保護
注冊和使用網絡賬號時,盡量不使用生日、電話號、證件號等個人信息數字作為密碼。特別是涉及資金交易的,一定要確認好網站地址,非必要,不要隨意填寫個人信息及銀行卡賬號、密碼、驗證碼等信息。
主動設置手機屏鎖
防止因手機丟失或被他人盜用造成安全隱患,有必要的情況下,還要盡量對支付類軟件、即時通訊軟件、手機相冊、電話簿等加設密碼訪問保護,防止個人隱私信息泄露或可能發生的安全隱患。
做好日常安全防護措施
定期使用手機和電腦安全防護軟件對設備進行安全掃描和查殺,及時清理不需要的應用和注冊表單。
近年來,中國除了不斷加大國家層面的網絡安全防護措施,社會層面的網絡安全建設和宣傳也在不斷加強。充分說明了網絡安全不僅事關國家安全,更關乎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和安全。
網絡安全事關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安全防范比治理往往更有效,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跟進新時代發展,不斷學習網絡安全知識、培養網絡安全技能,成為網絡安全的建設者,有責任一起讓網絡更好地服務生活,更好地造福國家和人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
點擊下圖查看▼
(來源:安全研究)
版權所有:(C) 2016 鹿寨縣人民政府
地址:鹿寨縣創業路2號 政府熱線電話:0772-6812345
縣政府郵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維護電話:0772-6819789 網站標識碼:4502230046